转变在华菱
转变在华菱
前三个季度,因钢材价格下跌,华菱集团同比跌价减利76.96亿元,平均每吨钢材减利634元。
近日,华菱集团传来好消息,2010年严重亏损的涟钢,继今年4月份逆市盈利3800余万元之后,10月份再度实现当期经营利润3865万元;衡钢继8月份由亏转盈后,10月份乘胜追击,当月盈利528万元。1月~10月份,华菱集团累计减少银行有息负债73亿元,依靠内部挖潜创效60.9亿元,吨钢挖潜达到459元。据《中国冶金报》记者刚刚得到的消息,11月份,华菱3家子公司全部实现了盈利。
在行业面临全面亏损的严峻形势下,能取得这种成绩,得益于华菱集团发展思路的转变。
两眼向内转变发展思路
年初,华菱集团董事长曹慧泉对华菱钢铁主业面临的困境总结了三点原因:一是国际、国内宏观经济都处在调整期;二是钢铁行业产能严重过剩、上游铁矿石高度垄断、行业处在低谷期;三是华菱自身处于发展过程中的困难时期。
“十一五”期间,在高成本、高投入下,华菱的装备和产能都上去了,但是产出和品种结构却没有达到预期目标,而且成本也大幅抬升。除了沉重的利息负担,管理上的“跑、冒、滴、漏”也让华菱一度领先的主要经济技术指标落在了后面。其中,铁前成本与行业平均水平相比,差距最大时达到200多元/吨,在“起跑线”上就输掉一大截。
今年以来,华菱对症下药,由过去单纯追求精品和差异化的发展战略调整为成本领先条件下的差异化发展战略。努力控制资本性支出,着力改善公司运营的基本面,坚持两眼向内,提高内部运营效率。当时,华菱集团定下了全年减债降负100亿元、挖潜增效86亿元的目标。
各个击破全面降本挖潜
今年初,华菱集团确定了九大挖潜措施,并把挖潜指标分解落实,“纵向到底、横向到边”。
铁前系统降成本是华菱的主攻重点。从降低采购成本,到加大水陆联运,从优化配煤、配矿,到领导干部中晚班跟班操作……1月~10月份,涟钢铁前成本与行业平均水平的差距缩小到64元/吨以内,更有7项主要经济技术指标好于行业平均水平。
低库存运行,精益生产,用技术和管理来消化外部市场的风险,是华菱挖潜的又一个统一行动。截至10月底,湘钢的铁矿石库存降到100万吨左右,煤炭库存降到一个星期左右的消耗量,1月~10月份,湘钢通过降库存减少资金占用15亿元;而涟钢的产成品库存也降到不足4天的产量。另外,华菱还组建了进口矿采购中心,实行集中采购制,从源头降成本。
与此同时,华菱大力提高资金运转效率。1月~10月份,公司累计减少有息债务73.18亿元,减少财务费用支出2.58亿元。
狠抓新产品达产达效。湘钢为港珠澳大桥工程生产的首批980吨钢板全部一次性合格;涟钢品种钢接单量今年7月份以来稳定在9.6万吨以上,比年初增加了一倍,并一举拿下了中石油的3万吨X80订单。原来涟钢生产的冷轧DC06,跟先进企业相比每吨售价差800多元,现在差距缩小了一半。衡钢720机组、180机组的产能逐步得到发挥,产量和设备有效作业率均创下了历史新高。
搞活机制激发员工活力
曹慧泉一直强调,“人是扭亏脱困最关键的因素”,因为“所有挖潜的举措最终要通过一线员工去实现。”因此,华菱在用人、选人机制上进行了改革。如对中层干部和一般员工均实行综合考评,竞争上岗。其中,涟钢通过公开公正的考试和选拔,近一年来,24名“80后”员工得到了提拔重用。
华菱实行“效益为导向”、“正向激励为主”的原则,形成了“创效光荣”的氛围。薪酬分配向生产一线倾斜,向研发、营销、采购等关键岗位倾斜,运用激励机制来激活广大职工立足岗位、挖潜创效的热情。比如,在实施劳务、业务外包月度降成本额达到或超过规定数目,则按降本额的2%提奖的措施后,调动了各部门参与清减劳务费用的积极性。截至10月底,衡钢各部门已累计清退劳务和外委用工1110人,节约外委费用1025万元,且以后每月均可节约外委费用330万元以上。
华菱还鼓励职工建言献策。如湘钢开展了“大动员、大讨论、大献策”活动,收到献策项目5668项,其中已经完成、实施项目共1601项。一线职工提出的石灰石替代石灰用于转炉炼钢、大罐倾斜操作充分利用剩余钢水、提高连铸金属收得率、板材精密轧制等项目推广后,创造出了显著的经济效益。涟钢开展了跨单位、跨工序的“群策群力”创效活动,今年1月~10月份,185个已结项项目实施期间创效8000多万元。其中,缩短出口材交货与结算周期项目通过打破部门“墙”,缩短结算周期36.2天;提高铁水入炉率项目实施4个月,符合直接入炉标准的铁水从52.1%提高到90%。
积极转型延伸产业链条
在努力降低钢铁主业成本的同时,华菱积极加快由钢铁集团向综合性的产业集团转型,涉足资源控制、钢材深加工、物流、节能环保、金融等产业。今年1月~10月份,华菱涉足的这些产业为集团创造了近10亿元的效益。
资源方面,今年7月,华菱集团牵头并联合湘煤集团、湖南发展集团共同成立了湖南省内页岩气开发主平台———华晟能源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开始拓展新能源领域。华菱将以华晟能源作为重点,打造页岩气勘探、生产、储存、输送、后端综合利用的产业链。在煤炭资源方面已与贵州水矿建立战略合作关系,未来还将推动湖南省内相关资源的集约开发。
下游深加工方面,今年6月,华菱宣布调整与安赛乐米塔尔的合作方式,加快汽车板项目的建设,充分发挥安赛乐米塔尔全球汽车板市场领导者的技术优势,实现产品结构战略转型。而湖南工程机械、汽车两大产业集群的优势,则为华菱在汽车零部件、钢构件等钢材深加工产业带来了机遇。
节能环保方面,华菱把余热余气余压发电列为重点,努力提高自发电比率。目前,涟钢的自发电比率已超过64%,发电量增加后,创效达到6.4亿元;湘钢应用TRT高炉压差发电、余热发电等技术,预计全年创效3亿元。今年9月,湘钢135兆瓦超高压高温煤气发电机组开工建设,计划于2013年6月底并网发电。届时,湘钢自发电占比也将达到60%,每年可减少近6亿元的外购电费用。
此外,华菱还充分利用现有的岳阳港、湘江沿岸码头、长株潭国际物流中心等载体,提高水运比例,节约物流成本,大力发展物流产业;华菱集团管理的金融资产规模已超过60亿元,旗下的财务公司、基金公司、保险经纪公司、证券公司等金融板块不但为实体经济提供了金融支持,而且在产业投资、金融投资、产业项目私募投资等方面逐步构建成新的效益增长点。
11月11日,华菱集团召开年度工作会议,提前布局2013年的工作,明确了在今年降成本的基础上,争取明年吨钢成本再降300元,钢铁主业实现盈利。曹慧泉表示,目前按华菱的现有产量,钢铁主业的成本与行业先进水平相比还有近60亿元的差距,这是可以通过改善运营追上的。他表示,华菱将进一步在技术、机制、体制、组织等方面改革创新,打破制约工作改善的条条框框,千方百计提高运营效率和经营效益。
链接
在全行业面临亏损的形势下,华菱集团的扭亏增效效果显著,鼓舞人心,其体现的是钢铁企业市场意识的升级。
从单纯追求精品和差异化的发展战略到成本领先条件下的差异化发展战略,华菱发展思路转变的背后是钢铁企业竞争意识的进一步深化;而铁前系统降成本,低库存运行、精益生产,狠抓新产品达产达效等一系列措施的背后,则是华菱人为了应对市场竞争,从观念到行为的自我调整和重构。
钢铁行业微利运营的态势仍将延续,并将迎来更加深刻的调整和变革。今后,如何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仍将是钢铁企业面临的长期课题。相信只要将扭亏增效的措施落到实处,华菱的大逆转也将在其他企业出现。
河南亿利达钢铁有限责任公司为舞钢三金物资有限责任公司的兄弟公司,代理宝钢、武钢、鞍钢、济钢、首钢、邯钢、秦钢等各大钢厂板材。
主要经营:压力容器及锅炉用钢板、低合金高强度钢板、造船及采油平台用钢板、耐磨钢板、建筑结构用钢板、桥梁用钢板、高强度高韧性钢板、油气输送管线用钢板、专用条件钢、碳素结构钢板、合金结构钢板、模具用钢板、等12大系列,390多个品种。可做切割、加工、法兰、异形件及各种钢材的深加工业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