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长富:推进备品备件研发、质量、服务的提升刻不容缓
张长富:推进备品备件研发、质量、服务的提升刻不容缓
新世纪以来,尤其是“十一五”时期,在国务院下发的《国务院关于加快振兴装备制造业的若干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方针和措施的指导、推动下,装备制造业发展明显加快,有力地促进了重大冶金装备自主创新和国产化工作。
“这些成绩具体表现为,重大冶金技术装备自主创新和国产化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自主创新和国产化成果层出不穷,‘中国制造’的重大冶金装备在国内外市场竞争力显著增强。”在10月11日召开的钢铁行业重大冶金装备自主创新和国产化成果交流大会上,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张长富表示。
可以说,近十年来,钢铁行业在关键技术研究创新和系统集成方面成绩斐然。同时,张长富也指出,须引起我们格外关注的是,我们既要重视主机研发,也要重视辅机和重要零部件的研发;既要重视硬件的质量,也要重视服务质量和水平。
进入新世纪之后,钢铁行业经历了大规模引进国外装备技术的时期。从建设到正常生产,进口设备在通过长时间的磨合后,进入到设备检修期限,大量备品备件的供应提上日程。而对于众多钢铁企业来说,进口备件的采购矛盾,日益成为一个突出矛盾。
从企业生产的角度来看,当初进口国外装备技术时随机购进的进口备品备件数量和品种有限,在设备试运行过程中、日常的维修工作中,相当一部分的常用备品备件已经消耗殆尽。而部分进口备品备件因其特殊性、专用性,国外厂家形成技术垄断,不仅价格昂贵,且采购周期也拉得比较长,备品备件不能及时得到补充,使设备处于高风险的运行状态中。
例如,目前首秦公司使用的是德国GP公司的支撑辊。经过艰苦的谈判后,从签订合同开始算的供货期依然长达5年,不但影响设备的日常维护与保养,而且一旦设备出现问题,有可能出现无备品备件更换的现象。此外,当初在引进成套装备技术的过程中,国外厂商一般采取低价中标的方式,但再次向其购买备品备件时,外商往往高价销售备品备件,其报价往往是当初价格的3倍~4倍,有的竟然高达10倍。
一方面,我们面临着备品备件供货周期长、价格高的问题;另一方面,产品的更新、升级也导致备品备件采购困难。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国外的制造商也在不断地进行产品升级,升级后的产品无论在外形尺寸上还是在技术参数上都会发生变化。这样的产品不能直接更换到原来的设备上,造成备品备件采购断源的现象。
在这一系列难题面前,尽快消化和吸收国外先进技术,获取自主知识产权,推进进口备品备件的本土采购,已经成为刻不容缓的事情。
“细节决定成败。目前,我国冶金设备的计器仪表、自动化控制设备的质量、精度和可靠性,亟须全面改进和提高。”张长富说,这其中就包括与主机配套的节能环保设备、动力系统设备、密封件、液压润滑件、特种轴承、阀门等单体设备、基础件、零部件等。
目前,一部分企业还存在着“进口设备就得用进口备件的思想,认为如果用国产备件,出了问题风险谁来承担?
事实上,随着我国整体装备制造水平的提高,备件国产化的问题已经迎刃而解。改变进口设备必须要用进口备件的现状,首先要改变怕担风险的思想。与此同时,为主机配套的中小企业,也必须向专、精、特方向发展,形成若干个有特色、重点突出、质量过硬的产业链。
“主机制造企业也需要重视和加强协作厂、分包商的考证与管理,最大限度地避免由于辅助设备或零部件质量问题而影响设备的整体水平、性能和可靠性。”张长富表示,特别要在为用户创造价值、售后服务、坚守诚信、运行效果评价等方面,多下工夫,多做深入细致的工作。目前,钢铁行业对于备品备件的功能、精度应该坚持不低于甚至高于国外产品的技术标准。这样才能真正掌握消化吸收国际先进技术,使装备技术总是保持在一流水平。
河南亿利达钢铁有限责任公司为舞钢三金物资有限责任公司的兄弟公司,代理宝钢、武钢、鞍钢、济钢、首钢、邯钢、秦钢等各大钢厂板材。
主要经营:压力容器及锅炉用钢板、低合金高强度钢板、造船及采油平台用钢板、耐磨钢板、建筑结构用钢板、桥梁用钢板、高强度高韧性钢板、油气输送管线用钢板、专用条件钢、碳素结构钢板、合金结构钢板、模具用钢板、等12大系列,390多个品种。可做切割、加工、法兰、异形件及各种钢材的深加工业务。